一份患儿的医生妈妈对医生阿姨的感谢!
“都说‘同行惜同行,两眼泪茫茫’。正因为是同行,才更懂得这身白衣背后的重量,也更能体会作为家属的那份牵挂与心疼。他们不仅是事业上的战友,更是家庭里的支柱。这份双重的付出与坚守,我们看在眼里,敬在心里。辛苦了,致敬我们最美的家人!”
近日,新生儿病室收到一份特别的礼物——一束盛放的鲜花,送花人是即将康复出院的早产儿妈妈,同时又是一名外科医生。 这名早产的患儿,出生后便出现呼吸困难,其母产前还有发热、胎膜早破症状,病情牵动着医护人员的心,儿科、新生儿病室主任杨伟琴副主任医师、陈慧敏主治医师带领新生儿团队认真查看患儿后,考虑要警惕“新生儿败血症”,立即制定精准治疗方案,从呼吸支持到抗感染治疗、营养供给,从病情监测到护理细节,医护团队日夜守护,不放过任何异常信号,每日与家属进行详细病情变化的沟通,安抚宝妈的焦虑情绪。 经过多日精心救治,患儿各项指标逐渐稳定,最终顺利康复出院。家属为表感激,特意送来鲜花。这束花不仅是对医护人员的认可,更是医患之间温暖情谊的见证,也激励着新生儿病室医护人员将继续以专业与爱心守护好每一个幼小生命。
健康科普
一、什么是新生儿败血症?
新生儿败血症是指病原体侵入新生儿血液循环并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常见的病原体为细菌,也可为真菌或病毒等。 二、会有哪些表现? 早发型:1.生后3天内起病;2.感染通常发生在出生前或出生时,常由母亲垂直传播引起;3.常伴有肺炎,容易出现暴发性起病,多器官受累,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晚发型:1.出生3天后起病;2.感染通常发生在出生后;3.常有脐炎或肺炎等局灶性感染,病死率较早发型低。 三、怎样治疗呢? 1. 对于临床上怀疑败血症的新生儿,不必等待血培养结果,应尽早、静脉、足疗程使用抗生素。 2. 处理严重并发症:抗休克、纠正酸中毒和低氧血症、减轻脑水肿。 3. 支持疗法:注意保暖、供给足够热量和液体,维持血糖和电解质在正常水平。
撰稿 | 儿科 姬培培 排版 | 胡祯琰 声明:本篇文章仅作健康科普宣传,不含有任何商业广告目的,如有相关疾病,请及时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谨遵医嘱。(文章中引用的网络图片如若涉及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清除。)